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如期扩围。4月27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深入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央行支持在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扩大试点,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
“科技的力量真是强大,以前审核十几个要素,看得眼都花了。现在,这些内容智能系统都替我比对了,还会把疑似出错点标注出来,既减轻了负担,又保证了业务质量。业务几秒就完成了,人工智能就是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业务支持保障中心授权主管郭虹感叹道。
当前网传的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在金融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引领、科技驱动发挥着巨大作用,形成了金融科技“千帆竞发、创新者胜”的发展态势。
面签困难、刷卡场景“断档”,新冠肺炎疫情令商业银行信用卡展业举步维艰,因此虚拟信用卡重回聚光灯下。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用面签的虚拟信用卡再次走俏市场。不过大多数银行推出的虚拟信用卡需要在拥有该行一张实体信用卡的基础上,才能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也并不支持“白户”持卡人申请。在分析人士看来,虚拟信用卡放开“白户”申请,固然可以拓展用户规模,但其收入的真实性、稳定性难以保证,未来银行应注重整个风控、场景等业务逻辑的变化。
记者从光大银行获悉,该行对公网贷光信通产品近日完成了第三期功能及服务优化,全面支持全产业链金融,通过打通产业链与资金链,以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多级流转,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动性工具,整体产品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伴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业务的助推器。在银行体系中体量最大、“家底”殷实的国有银行正在重金屯兵金融科技领域,在2019年的年报成绩单中,国有银行也不吝于对金融科技成果、规划的着墨。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六大行全部披露了过去一年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建设银行以176.33亿元的金额位居首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交通银行去年金融科技人员增长近六成,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仍在大范围吸纳科技型人才,邮储银行甚至抛出了翻两番的招贤计划。随着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不断融合,创新场景与业务的落地值得期待,银行竞争新赛程大幕徐徐拉开。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就2020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系统推进现金发行和回笼体系改革,加快推进钞票处理业务、发行库守卫和发行基金押运转型。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逐步走向产业和生态的融合与创新,银行金融服务“场景化”的转型理念深入市场,即运用“场景+金融”的思路,主动迎合金融服务嵌入式,更加透彻敏捷地识别、感知、引导、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来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场景金融顾名思义,即“场景+金融”的模式,利用新型的金融科学技术,将金融活动有机的嵌入到各类场景服务中。简单讲,就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助互联网在线上为其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的一系列措施,让融资市场供需双方和相关机构倍感振奋。这些措施中专门提到“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更是让不少中小银行吃下了“定心丸”。
3月27日,民生银行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透露出该行的诸多科技赋能成效与数字化转型构想。
2019年,光大银行将信息科技视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施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提升创新力。根据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行科技投入34.04亿元,比上年增加10.50亿元,增长44.73%,占营业收入的2.56%,其中金融科技创新投入12亿元。全行科技人员达1,542人,占全行员工的3.38%。